欢喜团过年皆大欢喜
声明 作者:ernie 简介:Isee原创团队成员,知名写手 英语著作7部,散文数百篇 逢君一笑,时间无此欢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字数: 阅读时长:3分钟 过年,是敦亲祀祖、合家团圆,欢笑喜乐的日子。过年,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。 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“年”,五谷丰收为“大有年”。早在西周初年,就已经有了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活动。 这二者的结合,就有了一种全中国多处都有的传统年俗食物:用米粮制作的“欢喜团”,取意欢欢喜喜,团团圆圆。 有趣的是,不同地方的欢喜团,都会声称是本地有几百年传统的年节食物,而且附有相关传说。求同存异,就是“皆大欢喜”。 请先从金粉六朝的南京说起。 欢喜团是南京人从前过年时家家都做的应节食品。清代陈作霖《金陵物产风土志》记载: “岁聿云暮,宜备糇粮。取糯米杂沙干炒之,去其沙,曰炒米。蒸而干之,和以饴糖,掬之使圆,曰欢喜团。” 民国时期潘宗鼎所著《金陵岁时记》也说: “糯米舂白,蒸孵后晒干,和饴糖,用竹阁漏二搓成圆形,俗名欢喜团,客至必设。” 南京制作欢喜团,是像现在的糖砂炒栗子那样,先用沙干炒糯米,蒸干,再用糖稀拌匀。 取竹筒子对半锯开,去栉刨光,滴上几滴香油,将比乒乓球略大些的“糖稀拌炒米”放上去,来回反复搓揉成园球状,再点上一点或四点洋红而成。用坛子或铁箱保存。 客人来拜年,取两个欢喜团,倒些滚开水一冲,就可以给来客敬上一碗“元宝茶”。客人一般用小汤匙一匙两匙地慢慢吃。 如果有小孩随来,主人会随手抓两个撮到的他们手上,同时说几句祝福的吉祥话语。小孩可以马上放嘴里吃。 临走时,主人还会用红封套装上四个或六个“欢喜团”给小孩欢欢喜喜带回去。 老南京过年时节,到处有小贩沿街叫卖:“炒米粑粑欢喜团——”市井百姓听了都会感觉亲切。 但是,南京的欢喜团,据说早在五十年前因粮食紧张而逐渐远去。 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滨州地区,过去欢喜团的原料主要是碎粉条和黍子。把碎粉条放到锅里爆开,染以不同颜色,和上糖稀,粘抟而成。 过年时,小贩把欢喜团高高挂在枣树枝上。五个或十个一挂,下面缀以以麦秆、高粱秸穰染色做的红绿穰花,以及用麻或苘麻做的五色吊坠流苏。大街小巷敲响着小铜锣的当当声,招引着村中的孩子追逐着。 已故云南大学校长、散文家李广田,老家在齐东县。他的一篇《欢喜团》说: “......这地方的欢喜团是用篾筐装了来卖,这实在不好看。” 在自己的家乡可就不然了,那里卖欢喜团的是把欢喜团连络摇坠地悬在一个圆圆的架子上,那架子被举在一根长竿上,那正如一把伞,一顶华盖,也正如团团一树红绿果子。 那些五颜六色的欢喜团在风里摇摆着,每一个上都吹上了黄沙,可是上边也还满是欢喜,无论大人孩子,总都用笑脸望着。小孩子们尤其喜欢买来玩,玩够了,就把它吃掉。” 事实上,一般在农历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四月初八都有吃欢喜团得食俗。比如在成都,清代杨燮的《锦城竹枝词》写道: 欢喜庵前欢喜团,春郊买食百忧宽。 村醪戏比金生丽,偏有多人醉脚盘。 (注:清明以炒米作团,用线穿之,或大或小,各色点染,名曰欢喜团。都在北门外至“欢喜庵”一路赶卖。)重庆东北部的开县,过年时节制作汤圆时,也会用汤圆面搓成圆球或长条下锅油炸,用糖穿衣,便成了欢喜团。 位于云南边陲的腾冲,过年时制作的欢喜团比较独特: 糯米要先放到食用染料水中浸泡一夜,着色后晒干、蒸熟、凉干,经反复筛选再炒熟,用滚烫的糖稀加入炒熟的米中搅拌均匀,乘热用手将米花和糖稀拌合,搓成可站立的椭圆状,再用染成红色的米花给欢喜团带上帽子。 最后,请有经验的老年人在欢喜团上题上“福、禄、寿、喜和吉祥”等字,描上花色。 在湖北荆楚大地上,欢喜团一直是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。他们也称之为欢喜坨、麻汤圆,包馅的则称为“麻鸡蛋”。 将糯米淘洗干净,用清水浸泡一天,磨成细浆,吊干成团。再将吊干的粉团捻碎搓成粉状,加进红糖、糖精、面粉混合均匀,加水擦匀搓透,将浆团揉成条形,再分成小剂,搓成圆形,滚满芝麻,油炸而成。 上海和江浙地区叫“麻球”,也分包馅与不包馅两种。包馅的,馅心一般是豆沙。 在两广地区,类似的年节食品不叫欢喜团,但异曲同工的有两种。 一是“煎堆”:用爆谷用热糖稀捏成圆球,外面用糯米粉包皮,滚上芝麻,油炸而成。 拜神用的“煎堆”,还要加上染了红色的小帽子,制作材料与制法和欢喜团相仿。 二是“笑口枣”(在北京和其它地方叫“开口笑”):用面粉和鸡蛋制作,圆球形,实心,外粘芝麻,表面有一裂口,或因其经油炸后上端裂开而得名。 笑口枣是南粤小吃,也是春节必备年货之一。“笑口常开”,也就是“欢喜”。近年,顺德酌定了它的英文译名SesameBallCookies,回译就是:麻球。 这种“笑口枣”,为什么叫“枣”呢? 事实上,另有一种确是用红枣制作的食物,叫“笑口枣”。它的制作方法是:把红枣割个口,塞进做好的小汤圆;锅里加水,放冰糖,投入做好的枣,煮到浮起即成。 或许,两广的油炸食物“笑口枣”就是套用而命名。 下图书生有话说扫一扫,扫一扫我们都是扫地僧 卧见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qingmazia.com/tmzyf/4850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营生
- 下一篇文章: 播撒一粒生态和美的种子评吴惠敏安徽湿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