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有个大书法家叫作何绍基,这个人有着“清人书法第一”的称谓,他在书法上的创举是空前,也是被当代书法人追慕的书坛高人之一。

何绍基曾经对颜真卿的一件作品有过这样的评价:

“余觅之十数年无可得,今忽睹之,不禁拍案叫绝”!

颜真卿《送裴将军诗帖》

意思是说,我找这件作品找了十几年终于在今天见到了,这样的境界和水平,实在令人拍案叫绝,这件作品就是颜真卿著名的《送裴将军诗》。这种写法千古未有。

晋唐书法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,将书写的内容与文意完美融合在了一起,比如写《兰亭序》,畅快适意的心境下,也不会用端庄凝练的楷书书写,欧阳询奉敕写《醴泉铭》,也不会用大开大合的草书来写,像《祭侄文稿》这种直抒胸臆的情感书法,也绝不会写成状如算子的美术字,而这种书写方法,在宋代还能见到一些,到了元代之后就已经极为罕见了,这也是书法倒退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颜真卿《送裴将军诗帖》

这件《送裴将军诗》是颜真卿写给唐代的“剑圣”裴旻的一幅字,通篇携带笔笔如刀、字字如剑,境界非同寻常,这也是颜真卿探索出的一种“破体书”,将五种书体的笔法和点画和形态融合到了一起,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书写形式。

当然这种开创并不是今人般的刻意融合,而是一种自然流露之态,这种惊世骇俗的创举,也仅仅是因为写给“剑圣”裴旻的作品,完全契合了诗句本身的内容和裴旻的身份。

颜真卿《送裴将军诗帖》

从书法的技法角度而言,此作有的字是楷书、有的字是行书、还有一些草书,并且在用笔上同时夹杂了隶书和篆书的写法,但五种书体融合在一起,并且颜真卿极为善于造险,此作当中的轻重之变、迟涩之变、疏密之变、俯仰之变,充满了极强的节律感,是真正体现大唐雄风的一件力作。

在《新唐书》当中,有这样的论述:

颜真卿《送裴将军诗帖》

“文宗时召李白歌诗,裴旻剑舞,张旭草书,为三绝。”

作为唐代三绝之一的“剑圣”裴旻,不仅为人豪侠,其剑法更是出神入化,颜真卿这件《裴将军诗》同样契合了这种特点,开篇处的“将军”二字,极为紧凑,一方一直,产生极强烈的对比,后面的“合”与“人”字更是在开张与收缩中尽态其变,到了“猛”字的时候,这个字写得如同威猛将军一般,字如其人,到了“清九垓战”,四个字拥挤到了一起,仿佛四个字的意思一般的战斗在一起……

颜真卿《送裴将军诗帖》

这就是高明书法的特点,能够极为融洽的将文意与书法融合,字字跳宕,笔笔有意趣,让人观之心神激荡。

颜真卿《送裴将军诗帖》

对于当代书法人而言,这种书写的风度是极为难得,也是值得我们毕生追慕的高格。

而今,我们将藏于北京故宫的这件《送裴将军诗》的原作进行超高清的1:1复刻,复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,以便于大家学习临摹。

颜真卿《送裴将军诗帖》

欲购此《送裴将军诗》全卷本,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qingmazia.com/tmzyf/11124.html